close

 

 

 

 

 

  DSC03057.JPG  陪了我十三年的破爛字典

 

 

 

 

  最近入手了思果先生的《翻譯研究》、《翻譯新究》,雖然談的是英譯,但翻譯原理終是共通的,因此讀來仍是受益匪淺。當然,隨著時序推演,一些當初在思果先生看來似是而非的用法,今日終還是積非成是固定了下來,若要一一改正,不免落於學究。總歸一句:語言是活的,沒有絕對的規則,人在變,世界在變,語言焉有不變之理。

 

 

 

 

  但我認為思果先生的翻譯要點十分令人受用,茲節錄於下:

 

 

 

 

1.      翻譯切不可不守紀律,沒有尺寸,亂添亂減。雖然佳譯像鹽化在水裡,看不出痕跡,但鹽總在那裡,沒有添,沒有減。有的翻譯是「演義派」,補出很多情節,全是原文沒有的。有人隨意刪削,好像在編輯。(雙關語、俏皮話等有的確不可翻者例外。)

 

2.      切不可譯字,要譯意,譯情,譯氣勢,譯作者用心處。記住,譯者最大的敵人是英文字。

 

3.      切不可抱定一個英文字只有一個中文譯文解釋,以不變應萬變。如果你譯一個英文字把認定的一個意思寫下,再和上下文一同看,覺得不大像話,你可能錯解了那字的意思,趕快細查字典。


4.      切不可抱死一兩本英漢字典做翻議工作。不論編得多好的英漢字典都不很可靠,這種字典有先天的缺陷,有人謀的不臧;並非無用,而絕不完全可靠。多備幾本好英文字典,不怕辛苦多翻翻。


5.      不要以為譯好就十全十美。整段、整句會漏譯,數目字會看錯(這一點最不能得到別人原諒),英文會看錯,中文會不通順,至少逐字逐句對一兩次,過些時再看一兩次(單看譯文是否可以過得去)。你多找出一個錯,別人就少發現一個。


6.      不懂的題材,千萬不要率爾翻譯。至少也要找一兩本有關的書或大一些的百科全書查一查。如能找到專家請教一下更好。西方的學問分門別類,每一門都極高深,得到各科通俗的常識都不容易,不用說全部的知識了。


7.      沒有絕對把握的中文字詞或成語不要用。成語用得貼切,不啻錦上添花;但失之毫釐,謬以千里,用得不對,反而貽人笑柄。用時也許覺得是神來之筆,其實仔細一查,似是而非,或意思正正相反。

 

 

 

 

  尤其是第2、3點,和我素來行譯的觀念共通。我翻譯速度不快,總是翻翻停停,有時是看完一句話一整段才翻,有時甚至是連看好幾頁才回頭翻。而我查字典也查得極兇,有時查的一些字可能旁人看了忍不住要訝異「妳怎麼會不知道這個字的意思?」,其實不是不知道,而是我覺得我理解的那意思,用在該句話中並不適切,所以才要查是否有其他涵義或特殊用法。有時,查了一本字典還不夠,我會再查第二本,尤其是外來語,我經常查完日文後再去查英文法文等等,原因無他,就是語言在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時,當中不免會產生釋義落差,面對這種落差,我寧可錯殺一百,也不要放過一個。也因此,我並不是很喜歡別人沒頭沒腦地丟個字詞過來就問我做何解釋,在我看來,文字的意思要連同上下前後一起解釋,一句話要在同一段中一起解釋,才是較精準的,如果一個字詞就只有唯一解,那我想,市面上賣的字典還可以再更輕薄一些。

  (後來看了余光中先生的《中和西》,有一段說的正是這個意思:「一切好的翻譯,猶如衣服,都應是訂做的,而不是現成的。要買現成的翻譯,字典裏有的是;可是字典是死的,而譯者是活的。」再貼切中肯不過了。)

 

 

 

 

  至於其他點,都是譯者自己該下的工夫,我當然無法說自己樣樣做到,但求以此為目標自勉警惕而已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腐林檎 的頭像
    腐林檎

    青空之下的腐力全開

    腐林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